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Play me something From Inside Lyewyn Davis- Inside Llewyn Davis 《知音夢裏行》 (2014)


Llewyn Davis (Oscar Issac飾) 雖然是一個虛構人物,但其背景其實是參考過Dane Van Ronk 死後所出版的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 改篇而成的。但我相信高安兄弟其實並沒有參照太多Dane Van Ronk的原型,因為Davis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人,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比《非常戇男離奇失婚》(2009)中主角兒子Larry Gopnik 性格更加隨心的人。Inside Llewyn Davis (2014) 在民歌歌手的包裝背後,說的終究還是高安兄弟最愛的主題,笑中有淚地去看待人生中的無常。

故事講述Davis 由於音樂拍檔的自殺被迫「單飛上路」,偏偏自己所出的大碟又面臨滯銷的問題,自己身無分文,過著在別人家「梳化」上飄泊的日子,又發現自己可能是好朋友孩子的爸。在問題接二連三出現後,Davis打算去到芝加哥碰一碰運氣。Davis 在旅程中,又是否有所改變呢?

Inside Llewyn Davis大概是自《非》後最為「離奇」的一套作品,相比起高安兄弟之前所寫的兩個故事,一套名為《離奇復仇事件》(2010),是一套「帶點黑色幽默的牛仔片」,而《離奇偽術家》(2012)的故事,更加是內容空洞,滿載硬笑料的一部失敗之作。《Inside Llewyn Davis》說的是一個無頭無尾的旅程,而這個旅程又充滿著人生的荒誕無奇,雖然Davis 沒有像《非常戇男離奇失婚》裹的主角那麼認真地正視和不斷質疑問題出現的意義,而大部份問題其實都是因為Davis自身的性格問題而引發出來的,但唯有「唱歌」,是唯一沒有被他的性格缺憾所影響,偏偏卻仍然出現非常多問題。再一次,高安兄弟借自己的作品去驗證「有因必有果」這個命題。

電影有很多笑中有淚的情節,其中最令人無奈的,大概是Davis 千方百計走到芝加哥,得來的試音機會,在深情表演過後,只換來一句簡單不過的評語。但除了以上這個地方,「走貓,搞大人個肚」等問題大部份都是Davis 自己攞黎的。但偏偏他唯一沒有放棄過的就只有「唱民歌」這個事業,他在朋友家發現另一位寄宿者同樣有著一大堆賣不出去的唱片,可見Davis並不是唯一一個懷才不遇的「民歌歌手」。但他沒有像那位寄宿者那樣「轉工」,這是一種不肯腳踏實地還是堅持不懈的態度 ? 高安兄弟說的似乎是後者,Inside Llewyn Davis 不是一個關於一個自命不凡的歌手如何折墮的故事,更是對歌手,甚至是其他創作人的一種悲歌。在這種不知道何時成功,但又不想放棄,後來連「放棄去轉工的機會都唔畀」的情況下,是教人心酸的。

這個九十分鐘的旅程並沒有帶給Davis 什麼轉變,有些問題突然消失了,有些問題又因為一些原因而變得更為複雜了。同樣的事情甚至又再一次發生了,Davis固然要負上一點責任,但更多的問題是「整定的」。看著故事相當黑色Inside Llewyn Davis,但偏偏電影大部份鏡頭都是相當不自然的光,不知為何竟然覺得有著不能解釋的溫暖和感動。

P.S. 難得地電影終於硬橋硬馬地「離奇」,偏偏譯者又非常有性格地將電影翻譯成《知音夢裏行》,算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