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She's not just a computer.- Her《觸不到的她》(2013)

看著《觸不到的她》,想起的是同樣講述是都市人寂寞的《迷失東京》(2003),同樣一個人生活在都市裹,同一個時間出現的Scarlett Johansson。只是這次,即使沒有語言上的差異和文化上的鴻溝。講英文的Theodore (Joaquin Phoenix 飾)都是「迷失」的,任憑他穿的橙紅衣服如何鮮艷,反而突出了他跟周遭的不協調,在這個帶點冷酷的城市裹沒有一個容得下他的地方。

故事講述生活在2025年的Theodore因為跟妻子Catherine (Rooney Mara 飾)的分開,而陷入人生低潮。在機緣巧合之下,他發現並購買了會成長的「人工智能」系統,知道她自稱自己是Samantha (Scarlett Johansson 聲演)。在不斷的交談後,Theodore發現Samantha跟自己有著很同相似的地方,而這段不真實的關係,正在現實漸漸地發生中......

《觸》作為一套發生在2025年的電影,導演Spike Jonze 把大部份東西都變得很「蘋果」,就這樣,簡潔成了整部電影的風格。更不要提他特地選擇了在中國拍攝因而增加更多的冷漠和陌生,再一次西方迷失在一個「很先進但很悶」的都市。Therodore 回家玩的電玩,似乎還比現實來得更加舒服,當電玩裹的角色會以一種「__你,今日過成點呀」的「老死腔」來跟Therodore 說話時,他在現實得到的就只有很抽又離唏噓的感覺。他身邊最親密的大概就只有在高中時曾經拍過一段拖的好友Amy (Amy Adams 飾),而前妻離去對他的打擊,更把他對現實本來已有的恐懼深化。

Therodore 本身的工作是一大重點,雖然他是一個幫人寫情信的人,但很難表面地咬定他是「假到仆__」的。在寫信的過程中,假若不投入感情,甚至是完全投入,似乎是不能寫出教人感動的信件,開始一段的長時間表情特寫鏡頭,配上Joaquin Phoenix 的深情演出,講的,就是他不只是一個「只會覆信」的人。而Samantha,其實就是 Theodore 的倒模,同樣地是一被設計出來安撫他人的產品,這件產品在「工作」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種情感。而這種情感,是「真」的,即使原來的目的其實是不包含製造以上這種情感的成份出現。前妻指出Therodore 不能投入於「真實的關係」,但又有誰能證明跟「活人」聯繫就一定有真實的關係? 起初Therodore因為寂寞而找伴侶,換來的只是各取所需式的呻吟,連交談也稱不上,《觸》的玩笑,總是笑中帶淚的。在笑聲中,背後總是帶著殘忍而叫人不肯接受的現實。


《觸不到的她》作為Spike Jonze 第一部自編自導的作品,在其出色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背後,講的已經不是單純的人機之間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虛與實這條早已含糊不清的介線上不斷徘徊,探討都市人的問題。看《觸》很難不自動把wtsapp 投射到故事裹,雖然我們尚未出現能夠正常運作的人工智能,但觀乎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通訊程式。Samantha 似乎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在觸不到看不見其他人的同時,維繫著關係的只有一大堆文字和表情符號,而又有誰能解釋這堆數據背後的情感到底熟真熟假呢?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兩個星期後,等你攞埋張正式身份證,我地就大功告成架喇 一 恐怖雞 (1997)

一如大部份九十年代的港產片,在1998年出產的《恐怖雞》講的又是香港人對九七回歸的恐懼。戲如其名,《恐怖雞》關於的是一個接近沒有人性的內地妓女小雁(吳倩蓮飾),為了重過新生,不惜肢解並盜用別人的身份走到香港,但原來這只是一切的開端,一個泯滅人性的計畫其實早已慢慢地進行中。

作為一部困獸鬥式的Torture Porn,入局快,大量血漿,再加上黎耀祥未上位前的七情上面式演技,《恐怖雞》是完全合符這類型電影的標準。但《恐怖雞》令人心寒的地方,當然不止於一隻「雞」不斷殺人那麼表面。我諗大家明既,《恐怖雞》最恐怖的地方,永遠不會是黎耀祥被人虐待的情節,亦都不是吳倩蓮嚇死人的眼神,而是入境事務處。原來,「大陸人同香港人既分別只係有身份證同無身份證」比起長達個半小時的虐待更嚇人。香港人怕被人同化,但原來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只是單純的同化,而是取代。


電影講的並不是《甜蜜蜜》(1996)裹的大陸人扮香港人,而是更加可怕,小雁根本未曾想過跟當的士司機的陳啟明(黎耀祥飾)和平共處,搞場大龍鳳只是為了剝奪陳啟明僅餘下的東西並取代他的身份。攞身份證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但小雁貪的原來是更多。「兩個星期後,等你攞埋張正式身份證,我地就大功告成架喇」原來這句對白都已經相當露骨,誰知道導演曾謹昌還略嫌不夠寒意,最後一句對白成功將港人的憂慮推到頂峰。今時今日香港已經不再見到《恐怖雞》那麼老實的電影,不是因為港人學會包容,習慣了,而是早在電影鏡頭背後,小雁早已用另一種較為溫和的方法以入侵和取代香港人。《恐怖雞》作為一部低成本的作品,曾謹昌反映了的卻不止是1997年自己一個人的心態,更捕捉了生活在2014年的港人(包括我)的憂慮。

值得一提的是,黎耀祥成功演活了一個市井之徒,但即使他趕走老婆,平時賤賤格格,但看見他被吳倩蓮「糟質」個幾鐘仍會同情他的遭遇。成為專業人士前的黎耀祥,演的角色大多是「仆街賤格」,但卻永遠在他的演出中找到僅存的一點的人性而感動。

浪漫月巴睇舊戲 - 月巴氏 不型的視帝,遇上恐怖雞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Nothing happens in the world? Are you out of your fucking mind? People are murdered every day. - Adaptation 《何必偏偏玩謝我》 (2002)

作為一部根據原著改篇的電影,《何必偏偏玩謝我》(2002) 的出現是創新的,因為電影的大部份內容其實都跟原著Orchard Thief 沒有什麼大關係,側重的反而是Charlie Kaufman 在改篇小說至電影劇本時所發生的事情。Charlie Kaufman,就如 Orchard Thief 一樣,在《何》中創造了一個由Nicholas Cage飾演的另一個自己,並為自己創造了另一個孖生兄弟,Donald Kaufman。故事講述Charlie Kaufman 由於在《玩謝麥高域治》(1999) 的成功,決意將小說Orchard Thief 改篇成賣座電影劇本,卻因為故事不夠「荷里活」而進入寫作困境,自卑而又自命清高的Charlie Kaufman 在被腦閉塞困擾的同時,面對著弟弟Donald Kaufman以為自己寫著驚世巨作但其實是十分俗套的電影劇本,走頭無路之下,不但去了弟弟追捧的編劇雞精班,更決定將自己寫到劇本裹,形成無限時空。卻不知道在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時空,卻發現比電影更離奇緊湊的情節正在現實中發生。

由Charlie Kaufman 對Donald寫的劇本的態度,可見作者對荷里活流水作業式的講故仔手法的反感。我曾經對《何》有過疑惑,為什麼可以將原作者寫到故事裹並編寫瘋狂的劇情,但觀乎市場充斥大量不求原著味道只求賣座的改篇劇本,或許《何》的手法比其他更為老實,至少,電影如實地呈現了小說裹發生的情節,只是將「現實」寫得曲折離奇。

看著電影裹的Donald 跟Charlie,令我想起的是《非常戇男離奇失婚》(2009)裹的Larry 和Danny。一靜一動,一個認真;一個散漫,一個努力地尋找解決方法;一個努力地等運到。編劇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沉悶乏味的人,而有著同樣外貌的弟弟,卻是「溝死女」的凡人。Donald 沒有Charlie 深厚的電影及編劇知識,卻傻人有傻福,反而比哥哥的努力更加得到電影公司的賞識。《何》講的始終是天玩人,我們看見Charlie Kaufman 在進行劇本上的Adaptation(改編)的同時,卻同時在Adapt(適應)萬變的世界。或許《何》並沒有將整本Orchard Thief 搬到銀幕上,但結尾的Time Lapse成功將小說的中心思想,「花的珍貴之處 一 變」帶到觀眾面前。

雖然電影中的Charlie Kaufman有明顯顛覆荷里活模式的意圖,但結局卻仍然走不出荷里活的框架,「人生如戲」換來的卻是一個完整的結局,一個完滿得有點過份的結局。就是這份對現實妥協而造成的不協調,,令《何》的結尾帶點遺憾。

Writer Susan Orlean and Producer Edward Saxon Talk About "Adaptation" and "The Orchid Thief"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Play me something From Inside Lyewyn Davis- Inside Llewyn Davis 《知音夢裏行》 (2014)


Llewyn Davis (Oscar Issac飾) 雖然是一個虛構人物,但其背景其實是參考過Dane Van Ronk 死後所出版的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 改篇而成的。但我相信高安兄弟其實並沒有參照太多Dane Van Ronk的原型,因為Davis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人,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比《非常戇男離奇失婚》(2009)中主角兒子Larry Gopnik 性格更加隨心的人。Inside Llewyn Davis (2014) 在民歌歌手的包裝背後,說的終究還是高安兄弟最愛的主題,笑中有淚地去看待人生中的無常。

故事講述Davis 由於音樂拍檔的自殺被迫「單飛上路」,偏偏自己所出的大碟又面臨滯銷的問題,自己身無分文,過著在別人家「梳化」上飄泊的日子,又發現自己可能是好朋友孩子的爸。在問題接二連三出現後,Davis打算去到芝加哥碰一碰運氣。Davis 在旅程中,又是否有所改變呢?

Inside Llewyn Davis大概是自《非》後最為「離奇」的一套作品,相比起高安兄弟之前所寫的兩個故事,一套名為《離奇復仇事件》(2010),是一套「帶點黑色幽默的牛仔片」,而《離奇偽術家》(2012)的故事,更加是內容空洞,滿載硬笑料的一部失敗之作。《Inside Llewyn Davis》說的是一個無頭無尾的旅程,而這個旅程又充滿著人生的荒誕無奇,雖然Davis 沒有像《非常戇男離奇失婚》裹的主角那麼認真地正視和不斷質疑問題出現的意義,而大部份問題其實都是因為Davis自身的性格問題而引發出來的,但唯有「唱歌」,是唯一沒有被他的性格缺憾所影響,偏偏卻仍然出現非常多問題。再一次,高安兄弟借自己的作品去驗證「有因必有果」這個命題。

電影有很多笑中有淚的情節,其中最令人無奈的,大概是Davis 千方百計走到芝加哥,得來的試音機會,在深情表演過後,只換來一句簡單不過的評語。但除了以上這個地方,「走貓,搞大人個肚」等問題大部份都是Davis 自己攞黎的。但偏偏他唯一沒有放棄過的就只有「唱民歌」這個事業,他在朋友家發現另一位寄宿者同樣有著一大堆賣不出去的唱片,可見Davis並不是唯一一個懷才不遇的「民歌歌手」。但他沒有像那位寄宿者那樣「轉工」,這是一種不肯腳踏實地還是堅持不懈的態度 ? 高安兄弟說的似乎是後者,Inside Llewyn Davis 不是一個關於一個自命不凡的歌手如何折墮的故事,更是對歌手,甚至是其他創作人的一種悲歌。在這種不知道何時成功,但又不想放棄,後來連「放棄去轉工的機會都唔畀」的情況下,是教人心酸的。

這個九十分鐘的旅程並沒有帶給Davis 什麼轉變,有些問題突然消失了,有些問題又因為一些原因而變得更為複雜了。同樣的事情甚至又再一次發生了,Davis固然要負上一點責任,但更多的問題是「整定的」。看著故事相當黑色Inside Llewyn Davis,但偏偏電影大部份鏡頭都是相當不自然的光,不知為何竟然覺得有著不能解釋的溫暖和感動。

P.S. 難得地電影終於硬橋硬馬地「離奇」,偏偏譯者又非常有性格地將電影翻譯成《知音夢裏行》,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