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最長的一個晚上—《暗花》(1998)

銀河映像自九六年開山以來(雖然唔少人因為強烈既風格而將九七年《一個字頭的誕生》當成銀河映像既「真正」開山作)作品大多以黑色陽剛冷酷為主,不同於九十年代初香港大多文化產品對回歸前的不安恐懼氛圍。銀河映像由《恐怖雞》中的身份取代,到後來《非常突然》曙光中突見悲劇,早期既銀河映像好直接咁帶出「死撚硬」呢個訊息,困局更加是執手可見。一九九八年上映的《暗花》,唔意外地,亦都是一個關於宿命,一步一步走進死局既故事。故事講述澳門既兩幫人馬因經過八個月的內鬥而造成大量損失,兩幫人馬因忍受不了長期的經濟損失,終於決定議和並聯手踢走背後的洪老闆,但唯一的條件就是要等過一晚,其中一位大佬才能回到澳門講數。黑警阿琛(梁朝偉 飾)就擔當了維持這一晚安寧的重要角色,誰知道光頭佬耀東(劉青雲 飾)的出現其實早已為這一個動盪不安的晚上拉開了序幕。寫到呢到,我相信要觀眾忽略《暗花》入面浸政治味,就等同依家要你地選擇企喺上岸撚果一邊一樣咁困難。

如果將阿琛當成依家為未來抗爭緊既香港人,而耀東就係中國既時候,咁幕後既洪老闆自然就係邪惡既外國勢力。但當然呢個解讀係需要非常高層次既批判性思考先至可以諗到出黎,例如王之鋒有美國背景呢個咁重要既訊息更加係必然唔可以忽略的。但萬一你好似我咁都係俾所謂既領袖所利用,好自然地,《暗花》就會被解讀成,睇落最清楚自己做乜既,但實際上不知天高地厚既阿琛就是他也是你和我,例如佢會覺得「洪先生只不過是一個幾十歲而又幾十年未番過澳門既老野,有咩好驚?」而耀東就係果班深知自己「無得鬥」既穩定撚,覺得自己同其他人其實只不過係身不由己既彈彈波(要留意既係呢班人係未必上咗岸,而且亦都無劉青雲咁型),咁背後既洪老闆既身份亦都呼之欲出。二人對於洪先生的態度南轅北轍,但無論是甘於成為棋子的耀東,還是不甘示弱的阿琛,到了最後都是走不出這個死局,無人成功留低,阿琛所做的一切,到了最後都不過是垂死掙扎,在電影尾段才露面的洪先生還是成為最後的大嬴家,經過一個晚上的混亂,但洪先生終究把事情處理好,氣定神閒地坐在車中。

《暗花》又名The Longest Nite,當個故事所有的矛頭都指出只要守過今晚就能穫救的時候,原來一切早已有定案,命運早已寫下,誰也不能左右結果,洪先生要你三更死,你不能五更死。但問題是,如果只看結局當然誰都走不出困局,這裹指的不是指「過程」比「結果」重要,阿琛所造成的亂局亦不見得對洪先生有多大影響,反正呢個死咗咪換另一個囉,所以亦無所謂的階段性勝利。雖然電影充滿黑色灰暗的格調,又印證了阿琛所做的一切都是尻做,但要留意既係,佢唔做既話,就一定死硬呢個主題。喺呢個大前提底下,無論幾細既機會都要試,呢個亦都係銀河映像最常見既命題,韋家輝、遊達志等人筆下的一班中坑點樣喺宿命下自處。

喺呢個可能又會成為泛民口中「香港民主史上最黑暗的時刻(雖然我今次認同)」,我們就如梁朝偉一樣天真,無人知呢場運動既結果會變成點,但可以肯定既係今次比起零三年以後既大部份七一六四來得更有意義,呢場運動必然是香港回歸後最重要的一場抗爭,由原來和平等俾人抬離場,變成最漫長的一個晚上,甚至最漫長的一個星期,我相信係無人可以預見的。

九七前後既電影的政治味及「港產味」未必是與生俱來,基於市場考量而「講人話」或多或少是有的,但絕對不是依家那種大鳴大放式我無用中國錢所以我就大哂的意識形態,取而代之既似係一種誠實地反映一般香港人對五十年不變呢個承諾既顧慮同擔憂。一方面所有外在因素都將香港人推向死局,但另一方面大家似乎終於走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象,喺呢個非常情況下,我實在睇唔到有任何唔支持的理由,就如阿琛一樣,搞餐死最後可能都係得個桔,但有得揀咩?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請將手放開

我地這一輩,生在一個家駒後既時代,未曾經歷過五子時代, 甚至四子但未入屋前的年代。比起九十年代初鐘意beyond會比人當係腦筍未生埋既妹妹仔,我地實在係相對幸福。 而問題就隨之而來,唯一一次聽聽既音樂情人就係香港十大中文歌曲,冠軍歌唔意外地以大比數勝出, 無錯,就係< 海闊天空> 。 正正因為某幾首歌威力太大,普遍人已經將三子時期完全當成係咬老本時期。<101首beyond 經典> 永遠都係四子時期既歌( 但無海闊天空,只可以講有時真係唔明白唱片業點運作:0 ),而< 抗戰二十年> 其實亦都有人提過係家駒有份作demo既 。我望唔透到底係失去家駒令大家覺得beyond 已死,定還是三子時期既英倫風同果種明顯對回歸既恐懼實在係老實得濟而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