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Sell me this pen -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華爾街狼人》 (2013)

一講到華爾街,仲要係個人傳記,就一定會故仔離唔開估到主角點樣運用小聰明,慢慢咁上位,又一步一步咁因為無之不盡既貪念而引火自焚。《華爾街狼人》(我真係好唔鐘意呢個譯名) 有一大堆呢種類型電影特有既設定,例如話Jordan (Leonardo DiCaprio飾) 係一個反英雄,佢第一日做經紀果陣曾經諗過一邊賺錢,一邊幫其他客仔投資搵錢,但唔夠十五分鐘,佢第一個上司Mark Hanna(Matthew McConaughey飾)喺第一餐飯到已經開宗明義同佢講,要搵大錢,就要用客人既錢去搵更多既錢,而唯一支撐到佢喺華爾街呢種扭曲既價值觀下生存,就係性,同毒品。

比起同年大亨小傳 (2013) 既偽上流生活,華爾街既生活,無疑係「真實」好多,比起晚晚喺自己屋企放煙花去證明自己既價值,似乎都係一大堆裸女毒品派對先至係正宗有錢佬生活。接二連三既裸露,辦公室班人除咗打電話之外,就係不停既「開P」,第一個鐘,係好離譜,離譜到你覺得呢班人已經完全迷失咗喺呢個紙醉金迷既世界。原來所謂既「美國夢」,到最後都係離唔開性同毒品。而《華》前半部比起後半部非常隨心,睇得出係無咁多包袱,而對白亦都非常精準,好神奇地,睇《華》你唔會覺得緊張,取而代之既係一句又一句既抵死對白,Jordan 亦都得閒無事就望下鏡頭同觀眾一對一咁解釋自己做緊乜。


里安納度既表演好睇,雖然仍然有幾幕少少過咗火位,但係仍然不失為佢從影以來既其中一套代表作 (雖然要佢扮番廿零歲真係無乜說服力)。《華》既前半部係處理得非常好,節奏明快之餘又非常新鮮抵死,但劇情突然一慢,就無再去番前段既水平,中段似乎有少少散漫又帶點重覆,肥仔Donnie (Jonah Hill 飾)接二連三既犯錯,不斷用長鏡頭去解釋個辦公室點樣離譜,感覺上有少少攰同盲目。好彩個結尾有呼應番華爾街主要搵錢既方法,我鐘意馬田史高西斯用Sell me this pen 去完結呢個傳記,或者應該話傳奇。

《華》節奏唔算好快,特別係《華》無刻意交代佢點樣去避開FBI 既追查,全部野都係好慢條斯理,無鬥智鬥力既場面,反而避開咗俗套,於一般華爾街電影鮮有深入交代既「發達」同之後既放縱著筆。 Jordan 係抵死既,由佢踏入華爾街既第一日開始,佢既貪念已經注定佢會自我毀滅。但同時間,佢要人人一齊學佢發「美國夢」令到呢個人衰唔哂。客觀上黎講,Jordan 係一個「仆X」,佢拋棄糟糠之妻,但佢又未去到令人討厭既級數,《華》喺前半段係刻意淡化Jordan 個人既問題,因為全個華爾街上上下下都係咁樣運作,但後半段即使佢點樣折墮,Jordan 既形象其實仍然係相當可愛,甚至乎到最後佢其實仍然相信華爾街有兄弟情呢樣野。

馬田史高西斯好明白拍戲唔係用黎取悅其他評審去攞獎,佢夠膽將一個咁腐敗既華爾街放到銀幕上,呢個唔單止突顯咗佢既氣度,亦都證明佢係荷里活入面數一數二既大師。睇《華》,見到既仲有《Goodfellas》(1990) 同《Casino》(1995) 既影子,我甚至唔知可唔可以用影子去形容《華》,因為唔少手法,佈局,場景都係同以上兩套相當相似。唯一唔同既係,《華》放棄話俾大家聽做不法野其實係有幾咁「死路一條」,相反,套戲展示咗一個超乎常人想像既超現實世界,去話俾大家聽,華爾街既生活有幾咁荒誕離奇。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I fought 'til the end, I'm not sure what this worth, but know that I did. - All Is Lost 《怒海求生》(2013)

我唔太鐘意All Is Lost,但唔能夠唔唔承認佢特別,作為一套求生片,佢無搬主角既屋企人出黎,亦都無帶待佢既價值觀出黎,All Is Lost 唔再借掙扎過程去救贖或者回顧主角自己既人生。換言之,佢無照顧觀眾既內心旁白,亦都無交代主角回憶既蒙太奇,取而代之既只係八日不停但又帶點散漫既掙扎,而呢八日既求生過程,係用咗大量長鏡頭同特寫去特化求生過程既實感。

套戲由一開始主角已經自白話佢發現唔夠大自然鬥,無特別交代主角既位置,總之佢架船就係因為俾個貨櫃撞穿咗而開始咗呢個長達八日既求生之旅。係,呢八日係相當唔刺激,講緊既係,主角可以喺架船入面開爐煮飯,不慌不忙咁去睇下書,佢係完全唔知死,直到中後段佢發覺佢準備既野唔用得,先至真真正正知道自己有幾咁大穫。成套對白唔夠廿句,而演員亦都係得佢一個,呢套戲係真真正正既「人在野」,所有驚險情節,其中包括海難片常見,驚濤駭浪既場面,一概都被刻意淡化,有既只係接二連三既無奈。主角既情緒亦由原先既老定,變到對自己既生命絕望。睇All Is Lost, 好難唔令人諗起Murphy's Law,特別在於主角原先係非比尋常地有勁多資源(再一次,我覺得主角汒汒大海之中,生死未卜既時候,夠膽煮個西炒飯係超級有吉士),但最後都變到連乾淨水都無得飲,所有野都因為小小原因而出錯。

All is Lost 難得,難得在佢無煽情,無去話俾你聽,呢條友點解咁唔想死,咁唔應該死。只係人與生俱來,即使有老婆又好,無仔女都好,其實都唔會想死。但All is Lost 更重要既係,睇到個體面對大自然既時候既一種無奈同一步一步咁去接受。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淨係用有無深度黎評電影果d人真係好自大

淨係用有無深度黎評電影果d人真係好自大

入面提出既觀點可能唔淨止可以應用喺電影方面,而係可以用落其他潮流文化,包括流行小說同流行曲。而最能夠反映呢個通病既,就係高登入面大大小小成日出現既「一人一套人生必看/必聽既歌」。呢個係好常見既現象,主流會將電影既深度同佢既內容掛鉤,而呢個所謂既「深度」其實只係好狹義咁去睇套戲帶出黎既訊息而忽略其他拍攝或者剪接技巧,例如高登常見推薦電影之一 - 命運自選台(2006) 帶出既「時間唔等人」,無錯係有個好正面既訊息,但同時間亦都證明咗部份人將一套電影既深度睇成有幾多「訊息」帶到出黎。

呢個現像或多或少都同經過精密計算既對白有關,即係大家依家入場睇戲,為既唔係單純既消費電影,而係為咗對佢產生一大堆反思,但偏偏呢D所謂既「反思」,其實又係由果堆計過度過既對白而黎,例如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我諗大部人都會有限制地咁樣諗起人生如戲之類既老生常談。結果,觀眾出現咗一種標準,一種主流思想去令到月黑高飛(1995)長居IMDB 第一位。當觀眾以為自己好成功地分別到乜野電影有深度既時候,大部份人都開始為電影好壞定咗一個「單一」既標準。

唔太出奇地,當我地提起一套戲,部份人為咗消費埋自己「睇戲唔係淨係為娛樂」呢個咁重要既潛台詞,就會不斷咁去解讀背後既意義,全世界就側重咗去究竟套戲有咩大道理,而唔係究竟套戲用咗咩做法,點樣去傳遞個大道理。而當部份電影劇情甚至完全唔重要,或者超簡單既時候,觀眾就覺得套野無深度喇。觀眾偏愛既都係同導演神交,要既係無限反思,呢個其實係好單一咁去使用電影,其實同將睇戲當hea 時間無分別。故仔好重要,佢可以「難明」,但唔可以「唔明」,如果唔係就係佢錯。

呢種訊息或者應該話「深度」行頭既觀影方式其實會唔會真係有少少問題呢? 又或者話係咪真係要對套套戲既劇情都咁認真,當睇緊一大堆文學,每次睇完一套戲都當自己上完一堂呢? 我相信,今時今日喺香港話自己睇唔明一套戲,同大大聲話俾人聽自己依家都仲係鐘意Twins 係無分別既。戲呢樣野,唔明咪唔明囉。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Man Thinks, God Laughs

當黃子華做演員已經做到心淡,接受咗大部份觀眾都佢定型做一個專做賤格角色既時候,無線竟然將黃子華一直以來喺伊館紅館密密耕耘而建立番黎既知名度用喺一個其實唔太重要既豬肉獎到。開心就梗有少少既,但真係得少少囉。的確睇番成件事係幾難「急阿雪」得落架,反正佢之所以攞到個獎,或多或少都係因為佢依家喺個棟篤笑一出場,已經有人大叫除褲加拍哂手掌。無錯,黃子華今時今日已經紅到爆炸,呢個係連男親女愛時候既余樂天都未曾試過既。今次攞獎既係黃子華,而唔係乜野「香港男」,無線頒一個所謂既「影帝獎」俾黃子華「成個人」,成件事係好那詭異。


每個人都只係有唔同程度既自由? 東急阿雪
浪漫月巴睇舊戲 - 月巴氏 Yes,我睇咗42次《一蚊雞保鑣》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How can you tell if you're drunk if you're never sober? - The World's End (2013)

作為甜筒三部曲既最終章,我係完全收貨既。一如以往,導演Edgar Wright 大玩電影類型,而The World's End喺主題上,亦都明顯地比之前兩套更加灰暗。Shaun Of the Dead (2003) 同 Hot Fuzz(2007) 除咗各自顛覆喪屍片同警匪片既格局之外,亦都有批判行屍走肉式都市人生活元素喺入面,而The World's End 只係將以上既野行前多一步咁去表現出黎。

Gary King(Simon Pegg飾)係一個廢柴,一生人最開心果日,就係有晚同四個老死一次過去十二間酒吧(仲要係唔成功),除此之外,佢係接近一無是處。當其他四個人都有自己份工,建立緊自己既家庭既時候,佢係完完全全咁停止咗成長。呢個角色同Shaun of The Dead 入面既Ed (Nick Frost 飾)係接近一樣,奇就奇在Gary 係由Simon Pegg 飾演既,The World's End 將Simon Pegg 同 Nick Frost 做開但既角色掉轉,但無論Shaun,定係Nicholas定係The World's End入面既Gary,Simon Pegg 永遠都係最似人果個。

The World's End 講緊既係,Gary 點樣去搵自己早已經唔見咗既過去,佢點樣將自己困喺自己既過去入面,而其他人,特別係大律師Andrew (Nick Frost 飾) 點樣「成熟」到已經覺得所謂既Golden Mile之旅係無野搵野搞。當大家都覺得呢件事唔提好過提,係時候放低既時候。Gary 既執著,就成為咗呢個旅程既開端。原本成長呢個主題已經好豐富,但反英雄既出現,同時又將都市人既生活態度拼埋落成長呢個主題上,係比之前兩套多咗一層哲學味。

戲入面有好多彩蛋(但比起之前兩套已經少咗),但唔知係有意定無意,Gary 以前既中學老師(Pierce Brosnan 飾) 個名叫Shepherd,第一時間諗起既,係Mass Effect入面帶領全宇宙唔同種族對抗Reapers既Shepard,咁啱個故仔又係講外星高智慧物種地球人融合,一齊BBQ。

Gary係好一廂情願咁要求每個人都陪佢一齊唔好成長,你話佢天真? 又唔係喎。當大家都以為Gary唔知自己係廢柴既時候,其實佢自己都知好多野無咗就無咗,原來佢唔係痴線既,只係理想同現實生活落差太大而自暴自棄。佢喺揀無可揀既時候,唯有做自己剩番既唯一一樣野,就係完成Golden Mile。The World's End 有既唔單止有反烏托邦既取向,仲有一種放棄進步,堅持自己既態度。至少,Gary 到最後都係無改變到既,佢只係繼續做自己唯一剩番同時又覺得開心既野。睇The World's End 係會比之前睇兩套多咗一份沈重,有幾多人可以唔被社會同化,而又咁好彩地將成個世界大洗牌?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Happy endings only happen in the movies - Hugo《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2011)

雨果好睇,好睇在於,夠浪漫,《雨果》唔單止為電影之父—Georges Méliès帶黎一個完滿結局,同時亦嘗試將一百年前,觀眾對電影呢種新發明既感動,再一次搬上一百年後既大螢幕之上,係,《雨果》係馬田史高西斯近年黎最具野心既一套作品,因為佢唔單止對電影史致敬,佢仲希望觀眾喺睇《雨果》既同時,重拾一百年前對前期電影果個充滿生機,熱誠既感動。

《雨果》前半段主題又唔集中,又散又長。為既原來只係夾硬塞夠兩個鐘,因為後半段本身已經完整到可以獨立成戲,但個篇幅又唔夠拍成一套個零鐘既娛樂級大片。馬田史高西斯對電影既果團火,由電影佈局到已經可以睇到,我甚至懷疑,佢之所以會拍《雨果》,其實都只係想拍後半段既野,雨果個老豆其實可有可無。《雨果》設定在一個好假但好靚既法國,另一套有同一種感覺既戲係《五星級大鼠》(2007),兩套戲都同時用咗一堆stereotype到極點既法國音樂做soundtrack,《雨果》堆soundtrack或者係唔入腦,但就係好巴黎。比起真實既巴黎,我諗我都係比較鐘意荷里活眼中既巴黎多少少,雖然明知係假既。

「搵食啫,犯法呀?」從來都唔應該成為創作人既左右銘,始終你唔係一個月逗三十幾萬人工但又乜都唔洗做既仆X,創作要突破難,但要唔頹做更難,搞創作需要一團火,《雨果》特別之處,在於佢有一團明顯到唔明顯既火,同時間有勁多錢去俾佢「fing」。用A級片成本,帶住一股熱誠,去製造一套俾一個市場充斥住其實唔係真係咁愛電影既觀眾。係,成件事係好一廂情願,但同時間好那浪漫。

Georges Méliès: If you've ever wondered where your dreams come from, you look around... this is where they're made.

就係因為呢種咁一廂情願既諗法,令到成套戲好睇咗唔知幾多個層次,喺呢個資訊爆炸既年代(我講緊既真係炸死人果種爆炸),你要觀眾對一輛爆炸的汽車既出現而讚嘆無疑係好強人所難既,你入戲院,是但一條預告都多爆炸過上面套戲(或者用依家既標準應該用「條片」)。喺呢個大前提底下,觀眾感受到既自然唔會喺發明電影既感動,而係對「電影」既果團火既一種感動。

Georges Méliès: My friends, I address you all tonight as you truly are; wizards, mermaids, travelers, adventurers, magicians... Come and dream with me.

如果將呢種對早期電影既特殊情懷抽離,就會發現呢套戲原來係拍俾一班早已經對「電影」盲目既人睇。我地喺不斷消費電影,當電影係一種話題既時候,原來已經不知不覺間無咗一種感動,簡單黎講,就係我地搵唔番細個睇戲果種感覺,所以要製造一模一樣既感動,基本上無可能,除非你第一次睇戲(即係細路),咁你睇乜都覺得好睇架啦。《雨果》唔單止係對早期電影既一封情書,亦都嘗試將電影既「本質」帶到觀眾面前,電影唔應該只係為咗俾人消費而出現,更加重要既係,令到唔同背景既觀眾走入一個有驚有險既旅程。戲入面既Georges Méliès唔單止係賓京士利,同時亦都係馬田史高西斯本人,潮流實在走得好快,無人知依家所謂既電影,到三十年後會有咩唔同,但願依家仲活躍既馬田史高西斯唔會被時代既步伐淘汰。雖然今時今日大家都已經肯定Georges Méliès對電影發展既成就,但事實係,原來Happy endings only happen in the movies 係真既,George Méliès 係一個悲劇英雄,但至少《雨果》俾番一個完滿結局去肯定佢對電影既付出。

唔好成日望住人尾燈,唔好俾人帶住走,學識控制自己架車,行自己要行既路 -《車手》(2012)

正當大部份人都講緊《車手》入面既車點樣平車扮貴車,柴灣扮西環,套野點樣唔老實,拍比傻仔睇既時候。原來所謂既「八千轉,兩咪車」只不過係一招招名,《車手》不過係一套用車做包裝既武俠片︰有一個突然作惡既絕世高手(郭曉冬 飾),有一個初出茅廬既火爆新仔陳翔(余文樂 飾),有一個經驗老到既淡定師傅-盧峰(黃秋生 飾),入面有既元素可能比日本既王道漫畫更加王道。而呢種唔求合理,但求搵到一個地方去俾佢地高手對招既做法亦都相當「西部意粉片」。但係如果只係單純以車代劍,咁樣係唔足以令《車》奪得電影評論學會既最佳電影大獎。

《車》少咗一份速度感,取而代之既係多咗一份沈重既感覺,決鬥既地方係小巷,停車場,而唔係高速公路。兩部主角車,一黑一白,身份鮮明,鄭保瑞又盡量唔打燈,結果觀眾睇到既,只有一大堆由漂移產生出黎既煙,同車頭車尾燈。《車》既對決無疑係慢既,追車追咗十幾分鐘,但最後只係反高潮咁撞咗兩三下對決就完咗。《車》係執行上係相當之唔似賽車片既呢堆元素都係令到套野同其他同類型既賽車片有所唔同。

我認同《車》有一種對「本土電影」既肯定,嘉怡(徐熙媛 飾) 喺呢套男人做主導既作品入面係對劇情推進係近乎完全無作用既,但偏偏套戲用咗一個相當特別既方法去消費呢個成套戲只出現過三次場既角色。陳翔講咗一句意味深長既對白,「我幫你開路」,《車》既一大命題係:「要行自己既路」,而結局所帶出既,亦都唔係單純既傳承,而係帶領其他人,甚至其他「地方」既個體去走出對呢幾年黎對身份既迷失。搵滕麗名幫徐熙媛配音但唔搵其他人去幫配音郭曉冬,或多或少都反映咗《車》對「身份迷失」既態度。

港人迷失已經唔係一個新話題,由九十年代對回歸既迷失,到後九七時既恐懼,再到沙士時對經濟低迷而引發出再一次對身份認同既迷失,去到依家,因為合拍片既出現而再一度出現既迷惘,直到《打擂台》(2010)既出現,港產片開始咗一種對自我本地文化肯定既一種態度。當九十年代既香港電影甚少自我標籤,《低俗喜劇》(2012)開始咗一種潮流,喺佢不斷消費「本地製造」呢三個字既時候,而至今亦已經唔知出現咗幾多套「港人必睇電影」。呢種潮流帶出既係,相比起九十年代,每一套港產片都比《低俗喜劇》更本土既時候,原來唔係乜野都係理所當然。《車》同《低》既唔同之處,係在於佢無將自己定位做另一套「港人必睇電影」,因為,一套港產片有本土味其實係應該既,電影最後一個鏡頭似乎無盡頭,但已經唔重要,因為陳翔已經搵到自己既方向。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I'm thinking we should have sex... If you want. - The Holiday 《緣份精華遊》(2006)

《緣份精華遊》作為一套設定在聖誕的電影,卻完全沒有佳節的氣氛,有的只有硬堆砌的聖誕味。特別是有《真的戀愛了》這個珠玉在前,實在看不到有什麼理由要花超過兩小時在接近節奏完全失衡的《緣》之上。

故事講述Iris (Kate Winslet飾)和 Amanda (Cameron Diaz飾) 先後因一些原因而決定跟伴侶「斬纜」並放自己一個大假,兩人在互聯網上有了交換房子的念頭,兩位主角一個來自英國,另一個來自美國,在這個假期中各自結識到生命中的另一半。除了背景不同以外,更有其他不同的對立,Amanda 的「強」跟Iris「弱」,兩人的愛情觀,但兩者在這次假期後都不約而同地變得更相似了。

《緣》在設定上是相當有趣的,但奈何執行上卻大有問題。四位主角,有兩位是在荷里活工作,其中,Amanda 製作電影預告片,所以電影也大玩「戲中戲」,又用常見的預告旁白去講解自己的經歷。但這種種對電影的自我反射都不足以彌補Amanda 設定不討好,Cameron Diaz 演技不濟的事實。相比Kate Winslet,Cameron Diaz的演出明顯過火,加劇了Amanda 這個角色設定問題。另一方面,《緣》由於是由Nancy Meyers 執導,角度亦自然是由女性觀眾出發,Jude Law所飾演的Graham 在性格上實在設定得太過完美,這一對除了外貌上匹配外,其他地方都是非常「夾硬」。電影中很多對白都很不自然,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對白更是將這問題表露無遺:

Amanda: You know Graham, I just broke up with someone and considering you just showed up and you're insanely good-looking and probably won't remember me anyway... I'm thinking we should have sex... If you want.

Graham: Is that a trick question?



《緣》另外一個問題在於不夠爽快,Iris 的前男友到了故事的後半段還未完全消失,兩人的關係拖泥帶水,但電影又只用了數個鏡頭的蒙太奇就交代Iris 跟Miles (Jack Black飾)的關係從朋友發展到戀人關係。於是,這段關係來得太過理所當然跟太快,比相戀人,兩人更似一對好朋友,走在一起,只是單純因為「身世」相同而已。導演既然選擇起用Jack Black,理應知道他不是一般荷里活小生,但她卻選擇了最俗套的做法去處理兩人的關係,是一大浪費。

同樣地,這一對亦有反射荷里活的地方,其中最明顯的,反而是Iris 跟編劇Arthur (Eli Wallach 飾) 之間的情。但故事實在太貪心,要同時處理Iris 跟Arthur 之間的友情,又要兼顧Iris 跟Miles 之間的發展,但Iris 跟Miles 這一對終究都只是在襯托電影裹的另外一對戀人。或許是因為Amanda這種先性後愛的愛情觀實在非常童話,我更喜歡Iris 對愛情的看法,因為相比之下,Iris其實是比Amanda更立體的。所以,比較吸引並豐富的Iris 反而不夠篇幅去交侍,電影把重點放到內容十分空洞的Graham 和Amanda身上,是電影另一大敗筆。

Iris: Because you're hoping you're wrong. And every time she does something that tells you she's no good, you ignore it. And every time she comes through and suprises you, she wins you over, and you lose that argument with yourself, that she's not for you.

看《緣》時很容易就發現一種「即食」的感覺,由故事「設定」在當時新興的Home Exchange,到完全不配合故事發展的聖誕歌曲,例如,電影突然播出Last Christmas。就如英文片名一樣,可能你在假期中悶得要命,揀無可揀,才會看畢整套「硬堆砌」的《緣份精華遊》。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人太執著,心盲無明,是會殺人的 ——《盲探》(2013)


曾經看過有關《盲探》的評論,指出《盲探》乃是將杜韋二人比較成功的作品再創作,但如果只是單純把《盲探》當作是銀河「食老本」之作,未免忽略了《盲探》的完整性及獨立性。劉德華飾演的莊士敦無疑是神探裹的開心版陳桂彬(劉青雲飾),但神探不再自命不凡,帶著「我都係人,點解要有分別?」,「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天才而是一個「賤男」,恃著自己的小聰明,不斷佔人便直。《盲探》也沒有何家安(安志傑飾) 因凡俗而產生的動搖 ,換來的是鄭秀文飾演的何家彤,愛情喜劇的取向令到莊何二人的距離比陳何二人的短,因此他何家彤亦較易去相信如「神棍」般的《神探》。我認同盲探是對神探的叫好不叫座的平反,將原來的黑色而又沈重的調子洗去,換來的是瘋狂,玩味十足的《盲探》。

《盲探》不只帶有神探的影子,同時很《大隻佬》。在天台查案,發現神人相助,一起合作查案,突然氣氛轉變。前半部跟後半部是完全不同,到現在我也說不出到底大隻佬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同樣地《盲探》一樣帶有這種感覺,但這不代表它結構鬆散,,不知道屬於什麼類型,查案的過程也大量跳過,枝節雖多,卻十分完整,片長多達一百二十三分鐘,是銀河映像作品中少見的長度。故事不斷預言,由林雪帶出黑仔,再以黃文慧帶出郎月婷,情節是容易預計的,有人或許會認為「畫公仔畫出腸」,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即使入場為的是劉鄭二人,期望他們重演一次孤男寡女式的愛情,似乎都比看精心佈局更來得有意義。事實上,這電影是有心思的,其中最不銀河的是,就是莊士敦的出現,他不需要劇情推進就已經在輕身走我路,不同於滿身肌肉的「大隻佬」,或因自己有特異功能而放不下的陳桂彬。


劉德華的演出亦是近年少見的,或許除了杜琪峰以外,都已經沒有人會再這樣用劉德華,莊士敦令人想起的不止是陳桂彬,更帶有《暗戰》裹那個手握著對講機跟總督察黃啟法說著「叫咗你唔識唔好亂講架啦」的何尚生(劉青雲飾)的影子。莊士敦這種神經質又有點可愛的角色,其實是劉青雲的拿手類型,有人說劉德華演出吃力,我倒覺得他雖然不太像盲人,但他的演出是得意及令人驚喜的,最少他不再是那種像龍鳳鬥及暗戰裹的角色,看見什麼都一味在chok,然後談笑自若。而鄭秀文的演出談不上精湛,但收放自如,戲中形象百變又相當討好。而一眾配角,特別是林雪及姜皓文,演出都相當到位,客串角色中的如「八婆」及外婆(黃子慧飾)亦增添了港味。唯一的敗筆可能就是王子義,演出實在比戲中其他角色生硬。

盲探是值得入場的,不論是對杜韋二人作品的情意結,還是鍾情銀河影像的朋友,甚至是入場看久違的劉鄭二人火花的觀眾都應該會滿足離場。作為一套合拍片,難得地擁有本土味,是非常難得的。雖然我認為郭濤的角色如果交由麥長青飾演會更香港,但又略嫌電視味太重。結局重遇大腳匪徒,何家彤換上「跑鞋」,放下執著,重新上路,從十年前的《大隻佬》,到十年後的《盲探》見證了銀河影像對宿命論的肯定及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唯一不同的是,《盲探》裹的莊士敦早已看破世事,眼盲心不盲,所以他在整個故事都是笑談風生。夢中情人原來是朋友妻,不消一會就放下執著,更明白到原來所謂的被朋友背叛原來只是一廂情願,《盲探》是瘋狂的,不是因為高圓圓發生交通意外時的誇張場面,而是因為有一個接近完美的「賤男」,帶著何家彤一起玩味人生,打破小敏家族的宿命。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人唔應該否定過去既自己

已經好耐無咁有寫Blog既諗頭,計埋計埋可能停咗年半無寫,原先以為自己寫既野從來都無人會睇,但上幾個月睇番,即使用字係何等幼稚,仍然不改睇番果一下既感動。雖然最尾都唔夠一萬瀏覽數,但可以重新去檢視過去既自己,原來我真係好鐘意諗無聊野。或者,即使最後無人睇我個Blog,我第時睇番都會開心既,因為個Blog話番俾我聽,我究竟係一個點樣既人。我珍惜我成長既每一個階段,雖然我會覺得以前既我有我依家無既野,相反如是,但我真係無一刻覺得自己以前有戇居過,可能,我根本無變過。

友人曾經話過羅曼蒂克係一隻咸濕歌,但講緊既野可能相當切身,我地成日以為自己係特別​​既,但當去到社會,經過歲月的磨練,仲扮乜鬼野看透世事吖。可能呢句就係全隻碟既思想,MLA 已不再是當初的文藝腔,我地睇到既係,呢十年佢地既轉變,唔係還俗,而係真真正正咁看透世事,歌曲仍然有浸政治味,但又未去到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果種程度,更多既係,好似上一隻香港是個大商場咁,星斗市民點樣喺香港呢個近乎扭曲既社會入面,變態咁去生活。

雖然羅曼蒂克都講到做人不如現實少少,好過下下自怨自艾,扮X哂野,但睇番其他歌,例如香港足浴一夜,似乎MLA 仍然喺迷失路上。無錯,佢地係踏入咗一個新既階段,但相比起話自己呢十年黎既野好戇居,我見到更多既係佢地處於一個矛盾既局面。話就話現實叫你去信和賣碟,事實上係,佢地仲未認命,唔信喺呢個連工業大廈都越黎越少既香港,要放棄自己既音樂,佢地想現實,但又對應否隨波俗流感到疑惑。理想就梗係三十而立,但邊有咁理想呀老實講。

另外,唔聽歌詞淨聽旋律係會覺得佢地毫無進步,隻隻歌熟口熟面。即使係近期既阿叔今年四十歲個曲風都相當MLA, 但轉咗做灘叔唱之後,呢種熟熟地又有帶點陌生既感覺真係相當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