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我突然好懷疑係咪真係咁多人睇過而又鐘意第一集《罪惡城》


(以下劇透注意)

《罪惡城2 : 蛇蠍美人》作為《罪惡城》的續集,成品不禁是令人大失望的,特別是部份苦等了九年的死忠,得到的其實只是一部有Eva Green的《閃靈俠》(2008)*1。故事結構「亂中無序」,即使觀眾嘗試將罪惡城兩集中的章節重新排列,但Nancy(Jessica Alba飾)跟Marv(Mickey Rourke飾)的時間線還是說不通的。正如羅拔洛迪古斯不是塔倫天奴,Marv亦不是《危險人物》(1994)裹的Vincent。將Marv 加插在各個不太連接的章節裹,不但沒有像《危》中的玩味,Marv 更淪為服務類型的小丑,提供不太刺激甚至有點冷場的「官能刺激」。

而其他角色的描寫亦太過依賴第一集的光環,描寫都是表面和單一的,即使戲中理應有最多轉變的Nancy,對於她傷痛的描寫卻是非常淺薄,所謂的矛盾更加是「得啖笑」,冗長而又無謂。而Johnny(Joseph Gordon-Levitt飾)的設定其實就像第一集的John(Bruce Willis 飾),不同的是John選擇了以暴易暴去解決罪惡城的黑暗,而Johnny則過於正氣,選擇了跟罪惡城的實際掌權人的規則,玩一個他永遠不會嬴的遊戲,結果,角色淪為故事下的犧牲品,為的其實就是要解釋Senator Roark(Powers Boothe 飾)是一個非常奸狡而又有權力的人。*2 但假如沒有看過第一集,單憑以上的橋段仍然是很難感受到Nancy有幾應該去殺死這個額頭刻著「衰人」的奸角。而最後一個章節則是最有第一集的味道,主因除了是因為有 Eva Green的精湛演出外,而這個章節亦是唯一一個改編自漫畫的故事,相反,另外兩個故事都是漫畫作者Frank Millar為了電影而寫的,但卻失去了《罪惡城》的味道,曾經以為《閃靈俠》難看是因為電影只有Frank Millar 一個「單飛」執導,但重看《罪惡城》才發現那種「好chok,好造作」的風格,原來一路都在附近。看着羅拔洛迪古斯近年的作品,諗頭他是有的,但就是太想向cult片致敬,作品大多是虛有其型,為爛而爛,玩味是夾硬迫出黎的。當罪惡城拿手的畫面不再新鮮,絕對不是隨便照辦主碗將《罪惡城》重造一次就能再次成功。

續集相隔九年,除了畫面不再新鮮,令原來的故事問題表露無遺,另一個致命原因就是多位演員易角。主角Dwight , 黑人跟班 , 甚至是日本冷酷殺手Miho都一一轉了演員。作為一部續集電影,這是一個死症。雖然因兩集電影相距太久而易角是無可厚非的,但等同於你小時候看的卡通片,當某一兩個角色突然轉了配音員,即使是同一個角色,還是覺得他已經是不再是你熟悉的「角色」一樣。即使大部份的演員演出都相當用心,Mickey Rourke和 Eva Green亦成功地將一個非常普通的角色為觀眾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但還是覺得這一集失去了第一集的神采。

即使《罪惡城2 : 蛇蠍美人》有著以上的缺點,但既然市場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那自然也會有「唔叫好但叫座」的作品。一套戲票房差,可以有無數咁多個原因去解釋,但套戲「爛」永遠不會是成績差的最主要原因。《罪惡城︰蛇蠍美人》作為一套用六千萬拍出黎既作品,直到今日(28/8)全球票房都仲係得千一萬多少少,回本似乎已經係遙不可及既事。當大家都在想究竟是那一個部份出現問題的時候,事實上可能是由一開始《罪惡城》根本就未如大眾想像得那麼美好,追棒的可能只是一剎那而又未能解釋的光環。而這個「罪惡城很好睇,我好期待續集」的現像其實早已像「警界線很好睇,我好期待有新電視台」一樣離奇。

1. 好爛,基本上真係睇畫面,但其實成套戲都好悶下,睇果陣一直喺到諗個故仔應該無咁簡單既,未入局啫,點知就係咁簡單,就咁完咗......

2. 戲中不斷出現呢種情況,一方面佢好似好想解釋俾未睇過第一集既觀眾聽一D情況,但另一方面佢又完全忽略咗睇過一集既人既感受。喺Sin City想唔撈偏而全身而退,你無野呀化? 就當呢三十分鐘係用黎解釋點解呢個「衰人」抵殺,我諗你都唔洗哂成表近三分一既篇幅去講呢個人抵殺掛?仲有,你好似喺頭十分鐘都已經講過呢條友殺咗Nancy 個「長腿叔叔」,我諗唔需要用三十分鐘去講呢個城容納唔到過多幻想既市民。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對十年前的一個回應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2014)

這一部由《心跳五百天》(2009)編劇班底改編同名小說而成的全新作品《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令我想起的反而是十年前一部神台級科幻愛情片—《無痛失戀》(2004)。只是今次不再講人人是阿寶,由原來探討愛情會令人重蹈覆轍的特質,轉為以一個缺憾去印證生命中的美好意義。

故事講述Hazel 由十三歲開始已患上甲狀腺癌,並因此而覺得其他人(包括屋企人),其實都不明白她的處境。在家人的鼓勵下,她在那些講耶穌的病人分享會遇上害怕被人遺忘的陽光男孩Gus,即使起初兩人的價值觀南轅北轍,兩位同樣患上絕症的同路人最終都走在一起,以有限的時間,去體驗生命中無限多的可能性。

以戲論戲,《生》的故事並不特別,如果只看劇情,甚至可以說這一部只是一部沒有《活著多好》、無阿Sa的一部絕症片。導演處理稍有差池,就會落入常見煽情又催淚的俗套「喊苦喊忽」電影。但偏偏Gus的性格實在陽光得很,不但改變了Hazel的想法,他對人生的樂觀積極甚至是有點超現實的,即使後來他受到挫折,展露了他的軟弱,但這種「Gus都只是一個平凡人,會害怕」的角色描寫其實都只是「例行公事」,不消一會,他又回復「正常」,繼續發光發亮,難怪Hazel會喜歡上這個接近完美的男孩。導演採用了大量暖色,令這個可以拍得很慘很可憐的悲劇帶來溫暖,甚至有點肉麻的氣氛。在選曲上,配樂大多是容易入腦,但不易記起的罐頭音樂,難怪片中有一種清新同時又平淡的味道。即使電影沒有太多的轉折(當然有一個位佢播瑞士Hip Hop就好難唔深刻同突然既,亦都係電影中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位),仍不致連連悶場。

Hazel曾經說過每一個人無論生前有多大的成就,即使強如莫札特,在死後的數千年後都是難逃被人遺忘的命運。整部電影都帶著氧氣管的她,和整部電影都在扮抽煙的Gus。兩個人,一個為他人而活,另一個笑看生命,造成強烈對比。《生》並無浪漫化生命的意義,事實上,《生》亦沒有全盤否定Hazel對生命的消極想法,更同時指出其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驚人的成就—「有些無限是比其他無限更大的」,但人不需要受到萬千寵愛在一身,有什麼大成就才算過得燦爛。Hazel Gus 二人沒有做過什麼特別的事,最了不起的就是二人拍了一次不後悔的拖,並去了荷蘭旅行一次,但經已足夠了。作者Van Houten多次提及有關生命的奧義,由一開始的烏龜論,到之後的無限論,到最後的經典哲學火車難題,全部都是直接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而不可取替的。


《生》改編自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同名小說,最大的問題而又無可避免的是片中「戀愛大過天」的價值觀,即使電影亦有關於友情以及親情的情節,但當中仍然是以主角二人的感情作為主線。假若入場是為了看《回到最愛的一天》(2013)般教人珍惜時間的電影,難免會覺得有點失望,因為《生》說到底其實都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的輕鬆小品。演員方面,由Ansel Elgort飾演的Gus演出稱職,性格討好,而Shailene Woodley飾演的Hazel亦交出自《繼承大丈夫》(2013)以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演出。即使兩人未必合符大眾對俊男美女所定下的標準,這對情侶在銀幕仍尚算「順眼」。(雖然我對套戲不斷灌輸帶咗氧氣管所以就唔係靚女呢個意識有少少唔舒服)由Willem Dafoe飾演的Van Houten智者作家,演出十分突出,同時為結局鋪下了不少伏線,是本片的一大驚喜。

                                                                      (以下劇透注意)

Clementine: But you will! But you will. You know, you will think of things. And I'll get bored with you and feel trapped because that's what happens with me.

Gus(定Hazel?: You don't get to choose if you get hurt in this world...but you do
have some say in who hurts you. I like my choices.

故事借GusHazel的關係,以及好友Issac和其女友的關係來形成強烈對比。當遇上困境時,因害怕受到傷害而「止蝕」是無可避免的。但十年前的《無痛失戀》,今年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兩者的主角都不約而同帶出「蝕咪蝕」的價值觀,《生》結局中的自白甚至可以看作是在直接回應《無》中Clementine以上的顧慮。最動人的場面,竟然是兩套電影都是以簡單的一個Okay回應以對話,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擺脫了沈重的灰暗調子,除了那個老在常出現的氧氣管外,基本上二人跟普通人無異,甚至比一般人活得更充實樂觀。編劇二人繼《心跳五百天》之後,又寫了另一個「男孩遇上女孩」的故事,主角二人完全相反的價值觀再一次因愛情而融為一體。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 Ending :